肩周炎的拔罐療法
肩周炎又稱肩關節周圍炎,是肩關節周圍軟組織(關節囊、韌帶等)的一種退行性炎性疾病。本病多發于50歲左右的中年人,故又稱“五十肩”。
肩周炎又稱肩關節周圍炎,是肩關節周圍軟組織(關節囊、韌帶等)的一種退行性炎性疾病。本病多發于50歲左右的中年人,故又稱“五十肩”。早期以肩部疼痛為主,夜間加重,并伴有涼、僵硬的感覺;后期病變組織會有粘連,且并發功能障礙。一般分為風寒阻絡和氣血瘀滯2型。
一、風寒阻絡
(一)癥狀
肩部疼痛,痛牽肩背、頸項,關節活動輕度受限,惡風畏寒,復感風寒則疼痛加劇,得溫則痛減,或伴有頭暈、耳鳴。
(二)治法
1.方法一
(1)選穴 大椎、天宗、肩貞、肩髃。
(2)定位 大椎:在背部正中線上,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(見圖3-3-1)。
圖3-3-1大椎、天宗、肩貞
圖 3-3-1 大椎、天宗、肩貞
天宗:在肩胛部,當岡下窩中央凹陷處,與第4胸椎相平 (垂臂,由肩胛岡下緣中點至肩胛下角做連線,上1/3與下2/3交點處為取穴部位,用力按壓有明顯酸痛感,見圖3-3-1)。
肩貞:在肩關節后下方,臂內收時,腋后紋頭上1寸(見圖3-3-1)。
肩髃:在肩部,三角肌上,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,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[上臂外展至水平位,在肩部高骨(鎖骨肩峰端)外,肩關節上出現兩個凹陷,前面的凹陷為取穴部位,見圖2-19-4]。
(3)拔罐方法 采用針刺后拔罐法。先用毫針刺入,得氣后留針10分鐘。出針后,再進行拔罐,留罐10分鐘,起罐后或加溫和灸10分鐘,隔日1次,5次為1療程。
2.方法二
(1)選穴 肩髃、臂臑、肩貞、曲池、外關。
(2)定位 肩髃:見前。
臂臑:在臂外側,三角肌止點處,當曲池與肩髃連線上,曲池上7寸(屈肘,緊握拳,上肢用力令其緊張,三角肌下端偏內側處為取穴部位,見圖2-19-4)。
肩貞:見前。
曲池:在肘橫紋的外側端,屈肘時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(仰掌屈肘成45°,肘關節橈側,肘橫紋頭為取穴部位,見圖2-21-2)。
外關:在前臂背側,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,腕背橫紋上2寸,尺骨與橈骨之間(見圖2-21-2)。
(3)拔罐方法 采用針刺后拔罐法。先用毫針刺入,得氣后留針10分鐘,出針后,再進行拔罐,留罐10分鐘,起罐后或加溫和灸10分鐘,隔日1次,5次為1療程。
二、氣血瘀滯
(一)癥狀
肩部疼痛,痛勢較劇烈,痛如針刺,痛處固定不移,以夜間為重,肩關節活動受限較明顯,局部腫脹、青紫。
(二)治法
1.方法一
(1)選穴 天宗、膈俞、肝俞、肩髃。
(2)定位 天宗:見前。
膈俞:在背部,當第7胸椎棘突下,旁開1.5寸[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(第7胸椎),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(食、中指)處為取穴部位